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,“老有所乐、老有所为”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命题。安庆市作为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,始终将老年体育事业纳入民生工程重点推进。近期举办的安庆老年体育演示活动,以“银发展风采,运动促健康”为主题,集中展示了全市老年群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,成为一道亮丽的“夕阳红”风景线。

安庆市老年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,离不开政策引导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。近年来,随着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》的深入实施,安庆市先后出台《关于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》《安庆市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》等文件,明确将老年体育设施建设、活动开展纳入政府考核指标。目前,全市已建成社区老年健身站点280余个,覆盖90%以上的街道和乡镇,为老年人提供了便捷的运动场所。
数据显示,安庆市老年体育人口占比已达35%,较5年前提升12个百分点。从最初的晨练队伍到如今的规范化社团,老年体育组织体系不断完善。市老年体协下辖太极拳、广场舞、门球等专项分会20余个,定期举办市级赛事和交流活动,形成了“月月有小型活动、季季有中型赛事、年年有大型展演”的工作格局。
本次老年体育演示活动设置了太极拳、广场舞、柔力球、门球、健身操五大类项目,既有传统养生运动的韵味,也有现代时尚元素的注入,充分展现了老年群体的多元兴趣与创造力。
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代表,太极拳在安庆老年群体中拥有极高人气。演示现场,数十位身着统一服饰的老人缓缓起势,动作如行云流水,刚劲中透着柔和。72式陈氏太极拳、42式杨氏太极拳轮番上演,招式精准到位,呼吸与动作完美配合。据现场指导老师介绍,长期练习太极拳能显著改善心肺功能,缓解关节疼痛,许多老人通过坚持锻炼摆脱了慢性病的困扰。
广场舞是安庆老年体育的“明星项目”,此次演示中,10支队伍带来了风格迥异的节目:《我爱你中国》的爱国情怀、《最炫民族风》的现代活力,搭配整齐划一的队列与富有感染力的音乐,吸引了大量市民围观。一位参与广场舞8年的阿姨笑着说:“每天跳广场舞不仅锻炼了身体,还结识了许多朋友,日子过得特别充实。”
除了传统项目,柔力球和门球也成为了老年体育的新宠。柔力球演示中,老人们手持球拍,通过弧形引化将球抛出,动作优雅而富有韵律;门球场上,队员们分工协作,精准击球,展现出不服老的竞技精神。这些新兴项目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,也为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的融合提供了新思路。

在安庆老年体育演示的背后,是一群热爱生活的“银发英雄”。他们用坚持诠释着“生命在于运动”的真谛,用行动传递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。
今年75岁的李淑华是安庆市太极拳协会的副会长,自退休后就迷上了太极拳。“刚开始觉得动作复杂,练了半年才入门,但现在每天不练就觉得浑身不得劲。”她坦言,十年如一日的练习让她告别了多年的腰椎间盘突出,如今还能轻松完成高难度动作。在她的带动下,小区里已有20多位老人加入了太极拳队伍。
62岁的张桂兰是某社区广场舞队的队长,她带领队员编排了十余套原创舞蹈。“我们不仅要跳得好看,更要跳出快乐和自信。”为了提升团队水平,她自费参加专业培训,还邀请退休教师编写歌词。如今,这支队伍已成为社区的文化名片,多次在市级比赛中获奖,成员也从最初的10人扩展到50余人。
安庆老年体育演示不仅是视觉盛宴,更是对社会文明的生动诠释。其深远意义体现在多个层面:
科学研究表明,规律运动能有效预防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骨质疏松等老年常见疾病。安庆市疾控中心数据显示,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老年人,住院率比同龄人低30%,医疗费用支出减少25%。老年体育的推广,正助力实现“健康老龄化”目标。
老年体育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了社交平台,打破了“空巢老人”的孤独感。在安庆的各个社区,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老人一起晨练、讨论运动技巧的场景。这种互动不仅增进了邻里感情,也让年轻人感受到尊老爱老的社会风尚。
太极拳、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在老年群体中的普及,为文化传承注入了新动力。许多年轻人受长辈影响开始学习这些技艺,使传统文化得以代代相传。例如,安庆市青少年宫开设的“太极少年班”,就是由老年体协的教练授课,实现了“老少同乐、文化共传”。
安庆老年体育演示的成功举办,彰显了城市对老年群体的关怀,也为全国老年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“安庆样本”。从清晨的公园到夜晚的广场,从传统的太极拳到时尚的广场舞,安庆的银发族用汗水书写着“最美夕阳红”。未来,随着更多创新举措的实施,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体育健身行列,共同绘就健康、幸福、和谐的美丽画卷。
(注:文中图片均来自活动现场实拍,展示了老年朋友们专注投入的运动瞬间及热闹祥和的互动场景。)